(资料图片)
当前我国人口发展呈现区域增减分化特征,由于经济基础薄弱、配套建设滞后、发展平台有限等原因,西部地区推动人口高质量发展需求更加迫切、挑战也更加严峻。
人口流失和教育发展是西部地区人口高质量发展的两大挑战。第一,人口净流出情况严峻。我国西部地区普遍处于人口净流出状态,如广西约有850万的户籍人口向珠三角等地区流动,其中包括大量大专及以上受教育人口。第二,人口受教育水平偏低。西部地区每10万常住人口中拥有的大学(大专及以上)人数约13938人,不及全国平均水平,各领域高层次人才普遍欠缺。为吸引人口回流、提升人口素质、避免低端内卷,西部地区须打好四张牌,夯实人口高质量和人才集聚发展的根基。
一是打好城市特色牌,集聚产业人气。四川甘孜(理塘)、黑龙江鹤岗、广西柳州、山东曹县、山东淄博等三四线城市依托各具特色的城市魅力实现传统形象转变,成为“反向旅游”的热门目的地,实践证明这条路是行得通的。关键是要做好产品、搞好内容,做到有味道、有温度、有文化、有意思。西部地区在政策力度和基础设施上难与发达地区比拼,需另辟蹊径,挖掘自身独特的传统文化和生活风格,将文化个性塑造为城市品牌,推动商旅文体深度融合,提升城市管理的精细化水平,把握新业态、新消费、新场景机会,为产业发展引“流量”变“留量”,在吸引消费群体的同时集聚发展要素。
二是打好职业教育牌,拓展专技空间。西部地区“双一流”建设高校仅27所,占全国总量的不到20%,且集中分布在西安、成都、重庆等新一线城市。同时,西部地区职业教育土壤相对肥沃,截至2022年共拥有高职(专科)院校431所,有潜力成为支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。西部地区需大力发展职业教育,打造面向新型工业化、新型城镇化、农业现代化的标杆院校,统筹协调好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教育发展,构建纵向贯通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,推动横向融通的职普教育融合机制,培养更多应用型、技能型人才,要切实打破技能人才晋升天花板,营造崇尚技能的社会氛围。
三是打好产教融合牌,加强联培共用。由于教育模式与产业结构契合度不高、劳动力市场存在结构性供需矛盾等原因,“用工荒”和“就业难”并存现象普遍。西部地区要推动产业转型升级,更好承接经济发达地区产业转移,必须提高人力资源配置效率,推动教育供给与产业需求的紧密对接。要推动园区、企业、学校形成产教联合体,共引、共建、共育、共用创新创业团队,推广“现代学徒制”“现场工程师”等培养模式,灵活建立“产学研用”协同发展机制,加强政策、资金、技术和人才等资源协同赋能。
四是打好人才服务牌,联动“四链”资源。西部地区人才政策支持力度有限,更应向关键领域倾斜资源,做到人才“引得准”“育得好”“用得对”“留得住”。西部地区应建立更加灵活的人才全链条支持机制,实现人才引进培育政策与产业需求精准对接,通过“反向飞地”、非全职人才引进等新型柔性模式拓宽人才引进渠道。建立人才资源库,推动人才链与产业链、创新链、资金链深度融合,通过设立产业专家工作站、组织技能培训等形式,积极打造创新引领、协力共进的人才梯队。
(杨鹏,作者是广西社会科学院经济发展与战略决策研究学部主任、研究员)
关键词: